3月24日下午,长沙税务学院刘绪义教授应邀为财税学院师生,在学院330会议室进行《纳税服务二十年的省思与突围》学术讲座。
刘绪义教授是财税领域的著名学者。他首先介绍了纳税服务二十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他认为成就固然令人可喜可贺,但是在纳税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不尽人意、值得反思的地方。因此,通过明晰纳税服务的内涵意义,我们才能正确把握纳税服务应然的方向。纳税服务不仅关系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利益的博弈,而且是政府现代化治理的关键环节。目前的纳税服务主要体现在实践上,即微观层面,却缺乏对宏观层面的研究,表现为税收立法、政府用税、部门执法、信息化四大方面。
紧接着,刘教授指出了纳税服务推行二十年过程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一,纳税服务的认识偏差,实践走样;其二,纳税服务过度与失效的矛盾,其三,纳税服务信息化、复杂化、碎片化。在上述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刘教授重点分析了目前纳税服务过程中过度与失效矛盾。一方面,他认为纳税服务过度表现为税务机关“保姆式”服务,具体体现在服务方式、内容、时间、考核等方面。纳税服务过度的结果自然增加了税务机关的行政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纳税人身上。另一方面,纳税服务失效,税务机关在纳税服务中效率不高,造成失效的原因也与纳税服务过度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存在着太多的服务内容、太高的服务要求、太严的考核标准、太多的创新要求。这些不合理的规定会扭曲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使与履行,造成责任的严重错位,反而助长了纳税人的不文明与不守规矩的行为,与纳税服务在微观层面上追求的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理念背道而驰 。
最后,针对上述问题,刘教授提出了三点改革的方向。一是还纳税服务本来的涵义;二是还纳税人的主体地位;三是为纳税服务人员减负。“两还一为”的根本目的是在纳税服务过程中营造公平守法的纳税环境,提高纳税人的遵从度,把他们培养成为忠诚的“顾客”。
讲座结束后,刘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财税方面的专业问题,并建议大家平时做学问时一定要有批判性和宏观性的思维。财税学院部分老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财税学院副院长庞磊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