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院部分研究成果摘要

发布时间:2021-10-18浏览次数:347作者:


近年来学院部分研究成果摘要

      一、发表在学校B级以上期刊的部分学术论文

1.《赏罚机制、税收遵从与企业绩效——基于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研究》(作者:李林木、于海峰、汪冲、付宇,《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

主要观点:本文以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组合样本,基于我国2014年以来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改革,从实证上研究了我国针对不同税收遵从度(纳税信用等级)的企业采用的政府多部门联合赏罚机制对企业税收遵从和经营绩效的双重效应,发现了以下结果。(1)尽管单独实施联合惩戒政策能提升税收遵从度,但加上联合激励政策后提升税收遵从的效果更显著,并且赏罚机制对于税收遵从度越低的企业促进遵从的作用越大。(2)赏罚机制对于税收遵从度越高的企业提升绩效的效果越好,其中联合激励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其目标A级企业的经营绩效,而且对未受到奖惩的其它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具有相当显著的正向影响。(3)赏罚机制对企业税收遵从和经营绩效的效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异质性:从不同性质企业的税收遵从变化看,在奖惩协同政策下,企业实力和治理结构对税收遵从的影响比其它特征更显著;从不同性质企业的绩效变化看,联合激励政策使实力较弱、缺乏“社会背景”的企业绩效提升得更显著。(4)纳税信用等级作为衡量税收遵从度的指标充当了联合激励政策作用于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即联合激励政策刺激企业提高纳税信用等级(税收遵从度),纳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获得政府各部门的联合激励,企业绩效随之提高。因而,从实证研究结果总体上看,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施行的赏罚机制改革对政府和企业具有明显的“双重红利”——既促进税收遵从,又提高企业绩效,而传导机制则揭示了应当加大联合激励力度才能取得更好的“双重红利”和更有效地纠正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平等。

2.《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网络体系》(作者:于海峰、王方方,《财贸经济》201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全文转载)

主要观点:该成果阐述了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网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逻辑思路、框架体系与发展路径,是对十九大以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举措的拓展性解读,首次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网络视角解读并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思路。

3.《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的策略互动研究》(作者:廖直东、姚凤民,《科研管理》2021年网络首发)

主要观点: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解,也是对地方法治建设竞争研究的一个补充,与此同时,本文的研究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路径提供了知识基础和政策支撑,也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

4.《国际视野下的税务行政处罚标准研究:基于G20的比较》(作者:李林木、蔡欣荣,《税务研究》2021年第6期)

主要观点:税务行政处罚标准是政府对税收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标尺,直接关系到行政处罚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我国至今已建成比较完整的税务行政处罚体系,但从国际比较看,现行处罚标准在轻重程度、确定程度、可减免程度、法定程度等方面还有明显的改进空间。因而,完善我国税务行政处罚标准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调整处罚标准,做到过罚相称;二是细化处罚准则,严控处罚裁量权;三是引入自愿披露制度,激励违法者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四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实现处罚标准的全面法律化。

5.《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比较与借鉴》(作者:葛立宇、姚凤民,《税务研究》2021年第6期)

主要观点:作为税务工作的基础环节和核心内容,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与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息息相关。我国香港地区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税收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纳税服务的高效率、高质量得到世界公认。澳门地区的纳税服务水平也有口皆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局组织的满意度调查表明其税收营商环境得到本地市民高度评价。纳税服务承诺制度是我国港澳地区纳税服务的基础性制度,是纳税服务流程的统领和核心。比较我国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既有利于提炼和总结港澳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内地纳税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形成统一的纳税服务标准,增强市场信心,稳定企业预期,促进资本、人才、技术、资源无障碍流动,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的引导职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统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增强对全球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吸引力,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和水平的融合与发展。本文以港澳地区税务机关发布的服务承诺年报、服务承诺认可证明书等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对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对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的组织管理和反馈机制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探索和发现港澳地区纳税服务承诺制度运作的共性特征,为内地特别是广东省优化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承诺制度提供比较经验和完善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税务领域的协作和融合探索可行路径。

6.《积极财政政策下的财政风险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的分析》(作者:于海峰、葛立宇,《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21年第五期全文转载)

主要观点: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出台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但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际是在财政风险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下出台的,因此,应严格遵循风险审慎原则,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密切关注潜在的财政风险走势,防止财政风险超越临界点。为了有效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目标,应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厘清财政风险的内生和外生来源。内生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减收、财政支出扩大、存量债务扩张等预算失衡状态,外生风险来源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失速和要素市场制度扭曲等经济系统非均衡状态。

考虑到财政风险具有内外来源的特征事实,我们认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应以共防共治的策略统筹化解财政风险的内外来源。建议在政策设计的时间维度上,应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化危为机的策略兼顾短期风险与长期改革;在政策设计的空间维度上也应有所侧重,有所轻为,有所重为。在经济增长基础薄、财政可持续性弱的地区侧重于采取完善税制、化解地方隐性债务、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等保障型财政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保税源、保民生、保就业等方式化解内生性风险来源;在经济增长基础好、财政可持续性强的地区侧重于采取扩大“新基建”投资、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等进取型财政政策,主要目标是通过保投资、促改革的方式化解外生性风险来源。

7.《科技“双向”分权的创新效应研究》(作者:廖直东、姚凤民,《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主要观点:文章从分权的视角剖析了1984年以来我国科技体制的特征,并在创新系统框架下研究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在促进创新方面的协同作用机制,进而揭示科技“双向”分权对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机理,且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理论和经验分析均表明,为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在促进创新方面的协同作用,在科技事务上,政府有必要向市场分权,同时,中央政府有必要向地方政府分权,但是,由于科技“双向”分权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科技“双向”分权的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创新系统框架下,通过分析科技领域政府向市场分权和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对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机理,从理论上探讨科技“双向”分权的创新效应;其二,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构造衡量科技领域政府向市场分权的指标以及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的指标,实证考察科技“双向”分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反思了科技领域“双向”分权的实际效应;其三,区分了科技“双向”分权的创新数量效应和创新质量效应,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路径支持。

8.《地区间商标行政保护的策略互动研究》(作者:廖直东、姚凤民,《当代财经》2020年第06期)

主要观点:本文将地方政府竞争的维度进一步拓展到商标行政保护领域,重点探讨省级地方政府在商标行政保护上的策略互动。研究发现,在商标行政保护方面,在2001-2010年间,我国省级地区间不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但是,在2011-2017年间,我国省级地区间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在更换表示商标行政保护绩效的指标和考虑控制变量的内生性后,估计结果显示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其一,本文分析了省级地方政府在商标行政保护上的策略互动逻辑,并基于2001-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商标行政保护的策略互动类型进行了识别,拓展了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维度,为理解地方政府竞争提供了新视角;其二,本文研究发现,在建立健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效机制建设背景下,省级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加强商标行政保护,形成了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这就深化了对行政发包制和政治晋升锦标赛机制的理解;其三,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我国商标行政保护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的理解,能够为进一步加强商标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为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支持。

      二、研究(咨询)报告

1.《关于优化后疫情时期税收政策助推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作者:于海峰等,该政策咨询报告获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同志批示,20208月)

主要观点:该成果提出,为有效应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的市场引导作用,广东海洋经济税收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可从海洋资源及生态文明建设、海洋产业体系现代化、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等五个角度全面优化海洋经济税收政策,助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粤港澳大湾区碳达峰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孙伟,该报告被广东省委办公厅采用,获得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肯定性批示,20215月)

主要观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压力较大。咨询报告通过对大湾区碳排放现状分析,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的低碳发展、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大湾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协调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建立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

3.《关于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六稳”“六保”中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作者:黄华,该政策咨询报告获广东省副省长覃伟中肯定批示,202012月)

主要观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关于充分发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压力较大。咨询报告通过对分发挥碳排放现状分析,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的低碳发展、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分发挥区块链、碳中和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协调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建立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

4.《清醒认识疫情对云南经济的负面影响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作者:黄华,该政策咨询报告获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肯定批示,20202月)

主要观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清醒认识疫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压力较大。咨询报告通过对识疫情碳排放现状分析,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的低碳发展、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识疫情对云南、碳中和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协调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建立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

5.《关于推动云南碳汇资源资产资本化的建议》(作者:黄华,该政策咨询报告获云南省长王予波批示,20214月)

主要观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关于推动云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压力较大。咨询报告通过对动云南碳排放现状分析,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的低碳发展、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动云南碳汇资、碳中和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协调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建立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

6.《广东省政府采购电子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黄冬如等,该政策咨询报告被广东省社科联南方智库专报采用20201;获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同志批示20203月)

主要观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省政府区肩负着国家区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推动对外开放的多重重要使命,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经济转型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压力较大。咨询报告通过对政府采碳排放现状分析,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城市的低碳发展、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的角度提出政府采购电子、碳中和的重点应该是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协调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合理调整人口密度、建立跨区域绿色财税、金融合作机制实现碳中和目标。

7.《关于云南省就业形势调研情况的报告》(作者:黄华等,该报告获得云南省政府省长批示,20218月)

主要观点:从就业调查失业率逐步下降、就业主要指标超进展预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主体总体平稳、灵活就业成为就业新引擎等方面分析了现状,并从岗位供需矛盾、区域产业就业发展水平不高、大龄低技和灵活就业群体问题、个别行业就业骤减、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县乡产业、加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大力发展灵活就业、推动技能培训改革和创新、加大对重要重点行业、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8.《关于云南省培育发展新型消费的建议》(作者:黄华等,该报告被云南省政府出台的文件采用20218月)

主要观点:为了加快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云南新型消费发展,提出了实施文旅消费升级行动、实施消费新载体建设行动、实施壮大服务消费行动、实施数字赋能新消费行动、实施流通领域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等建议。这些建议被20218月出台的《云南省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1-2023)》采纳。

9.《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云南省企业影响及对策措施建议》(作者:黄华等,该报告获得云南省政府省长批示,20218月)

主要观点:该建议针对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大涨的情形,从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不产量下降、企业库存增加销售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大等方面分析了其对云南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要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加强监测分析和舆情宣传、落实减费降税、加强煤炭生产调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10.《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作者:黄华等,该报告被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政府办公厅采用,报国办,20218月)

主要观点:该建议分析了云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自有资金缺乏、创业融资贷款难,针对性政策缺乏、扶持措施落地难,经营场地缺乏、扩大生产规模难,专业技术缺乏、抵御市场风险难,保障缺乏、创业创新难,基层人员缺乏、提升服务水平难等六缺六难。并提出了要出台针对性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建设国家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加强基层创业服务队伍建设能力等举措。

       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税费负担、创新能力与企业升级——来自“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李林木、汪冲,该文章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9年))

主要观点:本文运用2005-2015年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了税费负担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升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无是总体税费负担还是直接、间接税费负担的增加都会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减少创新成果,但间接税费的负效应大于直接税费。另一方面,尽管总体税费负担和其中间接税费负担的增加同样会抑制企业成长,但直接税费负担与企业成长水平却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正是创新能力导致不同类别的税费负担影响企业升级水平的差异: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在使直接税费负担降低的同时,也导致当期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等成长指标下降,结果使得企业的直接税费负担与企业成长呈同向变动。另一方面,随着创新产出和营业收入的增加,以营业收入为税基的间接税费也将增加。因此,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活动的税费负担,从长期看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2.《广东省中小企业税负问题研究》(作者:方元子、姚维保、陈淼、张霄、颜咏华,该研究报告获第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9年))

主要观点: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负担工作的部署,评估“营改增”对广东中小企业税负的实际影响,探索合理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的具体路径,振兴实体经济,调研报告采用统计分析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维税收负担角度评价了广东中小企业税负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分析考察期内全省中小企业存在的税负问题及内在原因;基于政府、市场、企业等多个维度,在税收立法、税制设计、征管执行、纳税服务、企业转型及信息保障等多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