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摘录

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32作者:


快乐研学助成长

为贯彻落实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共青团实践育人质量,推动青年大学生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团省委基于“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开展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2024年暑假期间,财政税务学院共派出19个学生实践团队,其中参与“岭南特色产业”服务领域实践团队5个、“文化创意与保育”服务领域实践团队5个、“乡村公共服务”服务领域实践团队3个、“乡村集体经济”服务领域实践团队2个、“古建筑活化”服务领域实践团队1个、“绿美广东”服务领域实践团队2个、“乡村规划建设”服务领域实践团队1个。涵盖江门市、广州市、肇庆市、潮州市、佛山市等广东省内多个市,包括乡村实践调查、线下采访调研、特色企业走访等类型,以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元的途径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切实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岭南特色产业”系列

披星戴“粤”实践团

 牛大力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在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然而,尽管当地牛大力的产量丰富,其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广这一地方特色产品,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户面临的重要课题。

披星戴“粤”实践团前往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开展以宣传牛大力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拍摄创意的宣传片,采访牛大力公司老板和农办的工作人员,制作宣传海报和推文,运用互联网传播来提高沙堆镇牛大力的知名度,用青年力量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新思路与活力,助力沙堆镇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田野逐梦队

广州从化区是我国荔枝主要产区之一,其中太平镇钱岗村是从化荔枝的典型代表和核心产区。目前,钱岗村种植糯米糍荔枝约2000亩,带动周边文阁村、红石村、影田村、颜村村等种植面积达8000亩。

田野逐梦队来到太平镇钱岗村开展实践。团队实地考察广州从化区太平镇钱岗村,从多个角度分析通过“荔枝+旅游“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拓宽营销渠道、打响钱岗荔枝品牌,寻找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并进行荔枝产业与红色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评估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了解他们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期望和需求,为其农业与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和政策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在村子里走访调研,依托城内村丰厚的文化资源,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发扬自己的力量,整合钱岗村优质文旅资源,促进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将钱岗村真实而美好的一面最大程度呈现,融“活”媒体资源,拍摄宣传视频,讲好乡村故事,设计IP周边,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钱岗村的农业文旅产业共同发展。

港头繁星实践团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中,广东财经大学港头繁星实践团深入花都区花东镇港头村,开展了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采访、创意宣传和文创设计等多种方式,实践团旨在提升港头村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助力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

实践团在港头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采访了当地村民和游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通过调研,实践团发现港头村的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有了显著的改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同时,实践团还发现,游客对港头村的古建筑保护、多元化体验活动和商业化进程等非常关注。

基于这些发现,实践团与当地文化资源组织合作,通过导游讲解、宣传手册、景区广播和线上平台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港头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播人文历史故事。实践团还设计了研学路线,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港头村的历史文化,并亲身体验乡村宁静生活的气息。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实践团为港头村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港头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践团的贡献得到了村民和村委会的广泛认可,为港头村的文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石里兰香实践团

四会市石狗镇,作为广东省兰花专业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兰花种植历史。暑假期间,广东财经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石里兰香实践团走进石狗镇。深入调研当地兰花产业,了解当地兰花产业发展的痛点及内生动力后,实践团为当地特色文旅活动—“兰花旅游文化节”设计了专属活动方案并拍摄了文旅宣传片《石狗兰韵》,获得当地认可及媒体报道。为石狗镇高质量建设“广东省兰花专业镇”贡献新时代学子的青春力量!

百叶潮凤实践团

 

缕缕茶香,弥漫着哲思与诗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自信自强。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团队一行深入潮州市凤凰山,走进茶园深处,走访茶厂、茶农和当地茶文化博物馆,零距离接触茶叶从采摘、制作、加工到冲泡的过程,调研之时,我们团队人员通过摄像和文字记录,将此行所见、所想、所得记录下来,并在调研结束后通过公众号推文、小红书发帖、视频号发布以及向各大小新闻媒体投稿,建立起互联网和凤凰茶文化之间的桥梁,将互联网赋能凤凰茶文化,将茶文化“存档”于互联网之中,用青少年的力量去传播和传承茶文化。

茶产业作为广东发展富民兴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党委、政府、社会组织、群众多元主体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以中华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发展,使凤凰茶产业成为凤凰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造福民生。

“文化创意与保育”系列

“共望星河”实践团

 

望牛墩地处东莞西北水乡,乞巧风俗历史悠久。“乞巧节”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望牛墩镇于2010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称号。

实践团队来到望牛墩镇开展实践活动。走进望牛墩,旨在增强七夕传统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结合七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风格,丰富七夕节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望牛墩七夕乞巧节文化IP品牌更响,打造望牛墩镇品牌节庆活动。

实践队走访了七夕公园、水乡公园和水乡记忆馆等多个文化地标,同时深入村落,以访谈的形式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走访并参观贡案制作,感受望牛墩镇“拜七姐、摆贡案”的乞巧习俗,感受七夕文化在望牛墩镇的深厚底蕴。此外,为望牛墩设计以牛郎织女为原型的“望小犁”与“望小织”的IP形象以及帆布袋、冰箱贴盲盒、钥匙扣、贴纸、系列表情包等衍生文创产品,与此同时,团队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以“望小犁”与“望小织”这两个IP形象为主角将乡村振兴与七夕文化相结合绘制条漫,在官方平台进行发布宣传望牛墩的七夕文化。在七月初五到七月初八,团队化身志愿者,参与七夕文化节,宣传七夕IP。这次实践给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加入到望牛墩七夕文化的宣传中,让望牛墩镇的七夕文化走出望牛墩,走出东莞。

“粿”然是你实践团

粿然是你实践团”于 2024年7月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东盐村开展“百千万工程”实践活动。在调研期间,实践团与当地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了实践地的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文创产品设计需求。

在此次实践中,广东财经大学粿然是你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成田镇东盐村的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团队为当地精心设计了一条两天一晚的成田镇文旅路线,该路线串联了当地的文化景点和自然风光,以此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而针对东盐村的一块空地,团队根据实践地需求设计了网红露天餐吧的规划图,该图稿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性,该露天餐吧有望成为当地新的旅游打卡地,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同时,实践团还为东盐村甜品站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糖水包装袋与贴纸,将当地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东盐村的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了有力支持。  

团队已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潮南团委、广财新闻网、财政税务学院公众号的报道。同时也获得实践地服务评价为“优秀”。

心火耕梦实践团

实践团队来到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道珠江钢琴创梦园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南街道非遗集散区的品牌形象,广东财经大学中南街道非遗实践团通过宣传传单和宣传片的有效传播,深化公众对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的认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社区文化自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源投入到中南街道的文化旅游事业中,从而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团队进一步制作了全面展示非遗项目、传承人技艺和游客体验的宣传片,运用创意内容和互动营销策略,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并促进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为中南街道非遗集散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深入调研非遗集散区,实践团对资源丰富性、设施完善性和活动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关于非遗项目现状和市场需求的信息。这些调研成果为非遗集散区在文化旅游和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团着重挖掘中南街道及荔湾区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非遗产品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故事,通过故事化的视频呈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文化。项目还展示了中南街道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作为广州市唯一的非遗集散区,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实践团通过镜头捕捉了广绣、玉雕、彩瓷等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荷”仙古韵实践团

广东财经大学“荷”仙古韵实践团于7月15日至7月22日在增城区小楼镇开展了一场深入人心的调研与拍摄之旅,聚焦何仙姑景区的仙塔古庙、报德祠、邓山古榄园,以及迟菜心产业园,旨在发掘并展现小楼镇的农旅特色,共计制作3个视频,7篇推文,累计阅读量1500+。

在调研阶段,团队通过开展座谈会、走访当地居民和阅读小楼镇志,全面了解小楼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农旅融合的现状。拍摄时,团队巧妙地将古典建筑的韵味与现代农业技术相融合,呈现出小楼镇农旅结合的独特风貌。

团队的视频作品生动展示了仙塔古庙的肃穆、报德祠的历史沉淀、邓山古榄园的自然美景,以及迟菜心产业园的先进温室技术。通过讲述当地故事和提供旅游信息,团队增强了游客对小楼镇的访问意愿,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人民日报、大学生青年网、大学生网报等媒体的报道,让团队的努力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为小楼镇吸引更多关注和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团队的实践不仅展现小楼镇农旅资源的吸引力,也为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潮韵英歌实践团

 

实践团队来到揭阳市上寮村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街头走访,线下采访英歌舞成员,参观英歌舞文化馆以及拍摄英歌舞宣传视频等具体方案构建专业方案,为上寮村的文化振兴建言献策。

团队成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访谈采访,对上寮英歌进行调查研究,倾听上寮英歌的历史渊源与传承故事,探寻上寮英歌的独特魅力,助力于提高上寮英歌的知名度和影响能力,为英歌舞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公共服务”系列

文化传承实践团

 

为响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培养青年“自找苦吃”精神,充分发挥高校高层次青年的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年担当号召,在南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2024年7月17日-8月2日,南源街道团工委联合南源街社工站,通过荔湾区2024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与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进行结对帮扶,共同守护南源街道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南源街社工站一直以来关注社区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等方面的需求,通过走访核查、开展专业服务、链接资源等方法,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朋辈支持和成长引领等服务。而在本次服务中,社工站与突击队关注困境儿童学业辅导的需求,针对因家庭经济紧张而无法获得稳定的学习环境与必要的学习资源的儿童们,为他们提供社区义教服务,促进学习动力激发与学习习惯培养,呵护困境儿童的成长。

2024年7月17号起,突击队协助社工站开展为期三周、共计六期的社区义教活动。为促进社区困境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社工站与突击队负责人在筹备阶段便展开了深入的沟通,帮助突击队了解所需陪伴的社区儿童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学习需求等。本次活动中所服务的儿童涵盖小学各年级,故采取“一对一”结对的教学形式。每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针对不同儿童的年级、相关情况和学科教学任务提前规划教学安排及课间团体活动。每次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耐心引导、生动教学,同时组织小朋友们中途一起参与游戏互动和分享零食,在放松快乐的氛围中引导小朋友学习社交技能,鼓励内向的小朋友多多与人沟通等。

为期三周的活动中,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由最初与小朋友间的相互不适应到敞开心扉,给予小朋友们必要的陪伴与教学之外,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传递出的美好与劳动所带来的满足。活动结束的那天,社工与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共同回顾这段短暂且难得的学习过程,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及儿童分享各自的成长与感悟,彼此纷纷表达本次活动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小朋友们更以行动表达了真切的感谢与不舍,为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送上亲笔感谢明信片,以稚嫩的字体与不加修饰的朴素语句表达内心真诚的想法,深深触动了大学生志愿者。小朋友在活动中绽放的笑容、作业纸上一笔一划的进步是突击队用心教导的痕迹。汗水终结硕果。

此次社区义教是一项充满挑战与收获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表示不仅为社区儿童教授了知识与技能,更是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的作用与深远意义,认识到实际行动能为社区儿童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此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与小朋友之间诚挚的感情,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感,在劳动中找寻自我与人生的意义。

茶韵红缘实践团

广东财经大学茶韵红缘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青年大学生到基层、到乡村的号召,在暑期到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平沙岛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拟定了实践方案,力求为平沙岛未来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案。

一方面团队开展实地调研,挖掘平沙岛资源。平沙岛是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高明区交界处的一个四面环水的江心岛,全岛面积约7.28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孤岛”。平沙岛生态环境良好,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为主,无工业生产,是佛山目前鲜有的纯农业岛。调研采用实地考察、访谈调研以及数据收集分析等多种方法,发现了岛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暴雨涨水后的果园排水问题,居民出行问题等。制定了关于平沙岛发展的调研报告,并与当地村委进行了交流,为平沙岛解决此类问题给出了可行方案。团队深入挖掘了平沙岛作为农业岛的旅游资源,从独特的“生态岛”实际出发,制作了一系列关于“玩转平沙”游玩攻略视频,不仅切实展现平沙独特的生态、质朴的人文气息,而且能够帮助宣传平沙,助力平沙旅游业发展。最后,成员们与老人家和孩子们亲密互动,邀请他们以纯真的笔触留下了专属于自己的小岛印象,画下了自己眼中的平沙岛——孩子们绘下了岛上的硕果累累,老人绘出了家中小院......我们将其装订成册,留在了这座孕育生机的小岛上。

茶韵红缘实践团在完成工作计划后,相关宣传视频在社媒平台获得一定反响,将这座无闻小岛介绍给了更多人。在乡村实践期间,茶韵红缘的成员们参与了西樵镇西江、樵纺片区青年座谈会。会上,茶韵红缘不仅介绍了为平沙挖掘更深旅游资源、提供发展方案的成果,更以百千万工程为线索,鼓励青年振兴乡村,开辟属于自己的“下乡行”。茶韵红缘队从百千万出发,向乡村、向青年绘出了一幅乡村画卷。

 鹏城青卷实践团

广东财经大学鹏城青卷实践团来到深圳市罗湖区与老围社区携手踏上了温暖孩子心灵的征程,与孩子们共度三天夏令营时光。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根据新余市民政局实施的留守儿童探视巡防项目,评估乡镇留守儿童1173人。儿童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广东省民政厅等19部门印发《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而深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特区,孕育出千万岗位,同时也吸引着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由此也衍生出平日在家乡学习生活,暑期随父母游深的独特留守群体。这些孩子往往缺乏情感体验,甚至对父母的关爱产生逃避心绪。

实践团充分发挥年龄优势、专业优势,与孩子们深入沟通后策划游园活动、手工课堂、科技游览等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站拥有的人、财、物资源“三类并行”,搭建孩子们与周边环境、周围人群的联系,打破原先孤立刻板的交际圈,打造人人共连的社交环境,试图突破留守儿童“难沟通、不沟通、反沟通”的心理困境,致力破除留守儿童当下困境、播下希望种子。

在实践过程中,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共同完成了策划活动、采访谈心、引导孩童等一系列任务。团队成员深入夏令营中,询问留守生活、探讨成长经历、分析学习心得,通过朋友式的相处,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在童言童语中共同规划美好未来。此外,同学们还利用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对本次夏令营进行宣传,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群体,构建留守儿童友好版图。

“古建筑活化”系列

丰楼古韵实践团

 

新丰镇位于饶平县北部山区,是粤东、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新丰镇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山区自然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获得“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称号。

但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宣传力度不足,加之以产业创新性不足、与文旅结合度低等问题,导致文旅发展瓶颈难以突破。实践团队来到潮州市新丰镇开展社会实践,以新丰镇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辅之以产业发展,帮助当地旅游文化发展以及未来相应旅游管理计划,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此提高当地人民收入。争取资金投入,并形成一定的资金回报,并对项目进行再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使得项目起到长期可持续效果,以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服务当地文化旅游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积极参观新丰镇各旅游景点,针对其发展痛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实践团还与新丰代表产业的各负责人了解当前新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实践团围绕“文旅+产业”为中心提出了若干的发展措施,力争为新丰镇的文旅发展发挥我们广财大学子的一份力量。

“乡村集体经济”系列

“谷”动未来实践团

 

“谷”动未来实践团踏上了寻梦之旅,目的地——逸丰农场,一个葡萄香甜、稻谷金黄的绿色王国。 团队的镜头捕捉到了每一串晶莹的葡萄,每一颗饱满的西瓜,还有那随风摇曳的稻浪。

实践团选择直播助农作为主旋律,运用着连接乡村与世界的桥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直播成为了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直播平台展示他们的产品,讲述他们的故事。通过直播,逸丰农场的瓜果蔬菜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直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黄逸丰——农场主,这位绿色梦想的守护者,与大家分享了种植葡萄的酸甜苦辣,以及农场运营的智慧与汗水。他的故事,如同一串串葡萄,串起了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憧憬。实践团不仅用镜头记录,更用心设计。线上IP形象“江小逸”诞生了,它不仅代表了逸丰农场,更成为了绿色农耕的使者。

满心期待,未来的逸丰农场,不仅是一个农产品的生产地,更是一个集生态观光、农业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型农业园区,成为江谷镇乃至更广阔区域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逸丰农场的故事将成为一幅生动的画卷,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承载着乡村梦的希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云粤助农实践团

 

本次实践地点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该地区的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实践团队来到和平县大坝镇开展实践活动,经过一定的调研与考察,了解到大坝镇的葡萄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尽管当地的葡萄产量较为优异,但在葡萄的销售环节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的消费者一般稳定在居住在河源市周边的群体。实践团探索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直播农业生产现场,向观众展示农业生产流程和产品品质,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队实践期间在葡萄园进行了直播活动助农,扩大宣传和推广的范围,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经邀请,实践队还来到了古树缘,其中硕大的百香果园和无动力游玩设施让人喜出望外,同时实践队也作出文旅宣传视频进行推广,希望将当地优秀的文化发扬光大,除此之外,实践队成员在碎片实践中也积极融入当地共青团宣传活动如防溺水活动等。

最后,实践队成员一致表达希望未来继续通过电商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让这个美丽的小镇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文化光芒,吸引更多人前来探访,不断释放当地特色文化魅力,以大学生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绿美广东”系列

“乡岸农情”实践团

 

2019年,和寮镇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小镇,是湛江唯一上榜乡镇,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库区移民镇,该镇目前正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山区生态旅游观光镇。实践团队来到和寮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对接该镇政府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首先,关于古树宣传和保护,创造性拍摄古树宣传视频,并“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资源走进校园开设古树宣讲小课堂,使古树养护与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另外,走进七个村两个社区发放千余份绿色倡议书,获得村民大力支持,其绿化倡议签名铺满整个行动卷轴。再者,编撰税收惠农宣传册及电子书,助力农业、旅游业发展;设计“美丽庭院”标榜、获得乡镇典型推广,村民竞相复刻庭院布置,积极参与植绿。最后,参与并种植苗木三百余棵,以广财标识认领部分苗木。

通过实践团的一系列志愿活动,和寮镇的居民们对绿美生态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绿色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向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寮镇将展现更加迷人的绿色风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让绿色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和寮镇高质量发展优势。

创想绿美实践团

 


羊角镇,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镇,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地区。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镇上的青年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建设中,为小镇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来到了茂名市茂南区的羊角镇开展了实践活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的青年团员们换上了工作服,拿起工具,投身于青年林的建设与维护工作。我们对现有的林木进行了修剪和养护,而且还进行了除草活动,确保了青年林的健康成长。为小镇的绿色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对青年林中的树木进行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确保了林木的健康生长,对青年林中杂草的铲除让青年林中的树木得以更好的成长。通过这次活动,团员们还参与到了社区服务中,帮助清理公共区域,提升社区环境。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的青年团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林业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这样的实践活动将激励更多的青年投身到社区建设中,为羊角镇的明天贡献青春力量,也让环境更叫美好。

“乡村规划建设”系列

“茗”星大侦探突击队

 


广东财经大学“茗”星大侦探突击队于七月下旬深入汕尾市陆河县南万镇,开展了一场以“茶旅融合,共助振兴”为核心的实践活动。此次行动旨在通过网络新媒介,拓宽南万单枞的知名度,同时探索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为南万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突击队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南万茶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南万镇的茶产业和旅游业尚未形成有效的融合,团队希望为南万镇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茶旅融合方案,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乡村振兴。成员们推出“茶园采摘体验”、“茶叶制作工坊”等互动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专业茶艺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茶叶的采摘、炒制等制茶过程,感受传统制茶技艺的魅力。

突击队实地考察了南万红锥林生态公园及特色民宿,结合当地自然优势,提出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以期实现茶旅产业的双赢发展。在深入了解南万镇景点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景点特色后,团队为南万镇拍摄了旅游宣传视频。

突击队深入陆河油茶基地,亲身体验了陆河擂茶这一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不仅学会了擂茶制作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擂茶背后所承载的客家文化精神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队员们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传承与推广擂茶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使命。

项目亮点:1.拍摄高质量宣传视频:制作专业的茶文化宣传视频,展示南万镇的独特魅力,视频通过多渠道发布,吸引广泛关注。

2.定制茶叶包装: 团队为南万镇的茶叶设计了精美的包装,以乡村的自然风光为灵感,将山川、河流、云雾等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让人仿佛置身于茶园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呼吸。结合南万镇的客家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运用传统图案与色彩,展现南万镇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包装以现代简约风格为基调,既时尚又大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作者/通讯员梁琬茹 审核:刘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