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1日,第三届人民财税论坛在广州顺利举办。论坛由广东财经大学主办,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地方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广东省财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承办,广东财经大学校友会财税会计专业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等期刊支持。
论坛合照
本次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财税前沿问题研究”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税领域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集美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嘉宾,以及企业高管在会上发表演讲。近200人参加论坛,论坛在超星、微信视频号、B站和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参会人数达1万7千人。
开幕式致辞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作开幕致辞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首先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谢意,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全面推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论坛对新质生产力与财税关联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正当时宜。同时,他寄语各位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建言献策,积极探索促进财税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新策略。于海峰表示广东财经大学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财税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人民财税之智,共绘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人民财税之力,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高度。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李林木教授主持开幕式。
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李林木教授主持开幕式
论坛主题演讲
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发言嘉宾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杨灿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原党委书记王乔教授、中国财政科学院副院长邢丽研究员、中国税务杂志社副总编辑程雪松、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杂志总编辑冯旭东、广东财经大学校友会财税会计专业委员会会长赖国华、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研究员、浙江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李永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贾俊雪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院长陈志勇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院长刘蓉教授和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研究员。
杨灿明发表题为《扩大内需,建设消费型社会》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扩大内需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要有可供消费的收入。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挥其吸纳就业的功能。同时,需优化分配体系,涵盖初次、二次、三次分配,并重视第四次分配的作用,诸如赡养老人、遗产、赠与等未纳入统计的财富。要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并改善居民资产结构。第二是要有敢于消费的信心。首先是对经济发展要有充分的信心,其次对社会保障要有良好的预期,以缓解民众预防性储蓄倾向,这就需要弥补社保缺口,最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要有良好预期,通过提升公共服务释放更多私人消费潜力。第三是要有可供消费的对象。应大力化解供求结构性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用数字化赋能产业与服务创新,满足现实需求,激发潜在需求,这是推动消费型社会建设的有效之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灿明教授作主题演讲
王乔以《 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财税政策》为题展开演讲。他表示财税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激励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财税政策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手段影响企业决策,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就如何促进绿色生产力发展这一研究课题,他认为一是增强绿色生产,借税收激励、投融资支持和人才优待,融合创新链等多链,降成本、促研发、稳人才、畅资金流;二是激发绿色生产发展活力,对 “四新” 领域施优惠、优环境、助升级、强转化、活资本、激人才,推动融合;三是为绿色生产力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以顶层设计推动 “四化” 战略,在数字化改造予税收减免、资金支持、人才优惠,于智能化升级用优惠政策促技术应用与流程革新。
江西财经大学王乔教授作主题演讲
邢丽作题为《数实深度融合与财政政策取向》的主题演讲。她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角度,提出要加快数实深度融合这一过程,必须为数字技术更好融入应用场景、数据要素更好释放价值、数字平台更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创造条件。数实深度融合受到多方面约束和限制,而人才、技术、资金、数据、产业链协同等是关键堵点。财政应以畅通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等为重点,通过全链条支持来为数实深度融合营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邢丽进一步指出,根据国内多地实践探索,如河北强化基建、杭州创新服务模式,以及国际经验和启示,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法、协同财政金融、完善新基建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设计,强化支撑保障,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邢丽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程雪松以《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挑战与应对:研究评述与展望》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数字经济给税收带来了四大挑战,分别是数字经济发展对现有税制要素带来的挑战,数字经济发展对税制结构、税源分配与税制设计带来的更广泛的挑战,数字经济发展对税收征管模式带来的挑战,以及数字化国际税收改革的挑战。他指出应注重税收理论引领,注重税制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以及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强化国际税改研究和政策影响评估。
中国税务杂志社副总编辑程雪松发表主题演讲
冯旭东在演讲中,从日常使用的杯子的变化谈到经济发展阶段,包括生产、销售渠道、劳动力等方面的演变,指出税收工作重点随之变化。强调研究工作要抓住本质,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财税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表示希望人民周刊与广东财经大学更深入的合作,在经济发展前沿之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经济理论深度研究
人民日报社人民周刊杂志总编辑冯旭东作主题演讲
赖国华代表专业委员会热烈祝贺第三届人民财税论坛成功举办,并向与会嘉宾、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赖国华表示,专委会将利用学校在财税、会计、法律等专业的优势,赋能校友企业合规发展,助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委会期待加强与各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新财税环境下的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我国财税事业贡献力量,共绘财税事业美好未来。
广东财经大学校友会财税会计专业委员会会长赖国华作主题演讲
靳东升作题为《OECD“支柱二”全球最低税何去何从?》的主题演讲。他从最低税范畴与“支柱二”全球最低税的产生开始介绍,讨论了各国实施中的困难和不同国家的态度,强调了国际合作在解决国际税收问题上的重要性,并表示“支柱二”全球最低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作主题演讲
李永友作题为《财政治理的内在逻辑》的主题演讲。他深入分析了财政的本质、功能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认识财政本质的基本方法是从利益矛盾关系出发,认识的逻辑起点是共同体,因利而聚因利而散是共同体变化的基本规律。秩序和风险是认识财政本质的基本出发点。他强调财政改革对促进绿色生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性。他提出,财政是解决利益矛盾的有效机制,对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财经大学李永友教授作主题演讲
贾俊雪作题为《财政政策与共同富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共同富裕的内涵包含公平与效率,财政政策为构建高质量发展与公平分配的经济格局意义重大。他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全要素生产力率增长,科技创新与要素配置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其催生的路径有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他表示财政政策通过R&D激励政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地方财政收支政策等方式有效作用于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和收入分配领域。同时,我国应更重视公平以应对垄断扭曲。
中国人民大学贾俊雪教授作主题演讲
陈志勇发表题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遇诸多挑战与新着力点。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一是减税政策上,宏观税负已低,继续减税空间有限;二是政府投资刺激政策,传统基建项目少,着力点需调整;三是赤字财政政策,赤字率情况复杂,提高规模要谨慎;四是地方政府隐性债问题突出,需多途径化解。新发展阶段有四大着力点:一是促进双循环,推进统一大市场等;二是鼓励创新,实施税收激励等;三是防范债务风险,优化财政体制等;四是提高政策效力,推行绩效与零基预算管理。这些将助力经济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陈志勇教授作主题演讲
刘蓉以《熵增定律视域下数字财税治理的逻辑与框架》为题发表演讲。她表示,数字经济下财税治理逻辑变化,熵增定律提供新视角。数字经济中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引发变革,财税面临转型压力。熵增定律显示财税系统有自然无序倾向,数据增加会致混乱,政策干预有成本且加剧信息不对称,而人工智能可对抗熵增。理论演变上,经济逻辑变化促使财税制度变革。在应用与框架方面,信息熵管理、风险防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部门间信息协同都很重要,能提升财税管理效率。熵增定律能为数字财税管理奠基,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西南财经大学刘蓉教授作主题演讲
马珺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税收经典问题:劳动和资本课税》的演讲,全球收入财富分配不平等致资本课税受到关注,AI 时代劳动与资本课税遇新挑战。国际国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资本税收思想有其框架,现行税制有不足,AI 时代资本与劳动关系改变,不平等凸显。中国优化税制结构意义重大,现有的促进研发政策有待优化,需处理好效率公平关系,相关探索将为中国税收政策调整、构建合理公平税制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马珺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上午的主题演讲由《财政研究》编辑部主任陈龙和《税务研究》编辑部主任陈双专主持
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十一位嘉宾继续就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财税政策改革进行深入交流。该环节由《国际税收》编辑部韩霖主任和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庞磊教授主持。
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军教授指出开征数字税可以引导产业、调节行业间税负不公平问题,且不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付文林教授指出,长三角一体化政策通过提升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能力和缓解地方政府的策略性税收征管这两个机制,使得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实际税负趋于平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詹新宇教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实施的财税政策,发现组合式财税政策能够有效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人民日报人民周刊杂志副秘书长赵毅研究员指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影响广泛,但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平台垄断、税收征管难、境外资本渗透等;建议明确平台经济主管部门职责,规范平台发展,尝试开征数字税,匹配税源性质,对移民境外的少数高收入群体开征移民税,以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陈创练教授分享了流动性陷阱对财政政策效果及微观基础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性陷阱下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放大、挤出效应明显,习惯形成偏好、投资者信心等微观因素也有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艺明教授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对增值税优惠与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增值税优惠提升了新能源产业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规模扩张、就业促进和研发创新效应机制实现,且政策效应在不同企业类型和地区存在异质性。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曹新明教授分析了在数字经济影响下,需对货币进行改革的相关思考,指出这对改变税收职能,解决财政缺钱和地方债等问题有积极意义。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院长杨得前教授阐述了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平衡多种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关系,财力与财权的关系等,并就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提出了思考。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财税系主任冯海波教授分享了单一制大国约束条件下中国地方税体系建设的思考,认为当前地方税主要依赖共享税,未来应综合考虑多方面优化地方税体系。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冲教授以低效用地再开发带来的企业地均税收贡献评价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该项改革是否提升企业的地均税收贡献,探讨企业地均税收贡献评价改革能否矫正企业的投资扭曲行为,进而研究对资源配置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校友会财税会计专业委员会杨柳青副秘书长阐述了中国企业的出海现状,分析了企业出海所面临的财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破局之策与护航举措。
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会场照
会议还设立两个分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冲教授、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葛立宇副研究员、朱翠华副教授和袁劲副教授主持。
在第一组分论坛,九位嘉宾分别就新质生产力与财税治理、财税改革等方面发表了看法。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葛立宇副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王怡婷博士生分别探讨了税收营商环境优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袁劲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寇方超博士生针对增值税留抵退税,分别研究了该政策的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效应和对企业资源配置行为的影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陈海林讲师分享了题为“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质量吗?”的论文。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沛伦博士生汇报他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地税合并能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胡杨木讲师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个人商业健康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广西财经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覃钰路讲师研究了全球最低税改革对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潜在影响。
第一组分论坛照
在第二组分论坛,八位嘉宾就新质生产力与财税关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人民财税发展研究中心许永焱研究员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讨论数字资产的交易计价与税收问题,呼吁对数字资产进行更全面的税收监管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翠兰副教授探讨了数字经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及创业活力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抑制收入不平等的效应。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袁娇教授汇报了《数字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对我国横向税收转移有何影响?》,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加剧了地区间横向税收转移程度,且存在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多类组间差异。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王成方副教授认为提升A股资本市场效率是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重要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赖于高效率的资本市场环境。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贺晓宇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地方政府欠款治理能显著促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李娜老师基于干预逻辑、引导逻辑和发展逻辑分析了财税政策在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中弥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强化风险分担与补偿激励、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与政策环境的作用。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李振宇分享了《数智时代我国增值税制度和管理的优化》,认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增值税制度和管理的优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智时代优化我国增值税制度和管理的六大基本思路。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宋嘉豪博士建议构建适应数据资源交易模式的税收征管机制,强化税法对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的促进和激励。
第二组分论坛照
广东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李林木教授主持论坛闭幕式。他感谢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中贡献的独到见解与创新思路,指出:论坛为现代财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多元视角,不仅对完善财税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继续探索中国财税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方略提供了新的起点和基础。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财税理论与实务界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并将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遵循人民财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宗旨,不断提升财税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作者/通讯员:文旗 审核:刘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