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南粤印记”读书会第六期东深供水精神

发布时间:2024-08-09浏览次数:13作者:


一、分享成员简介



第六期分享成员为:

黄众望、林峻声、黄奕雯、张乐涵、刘佳丹、林诗婷、陈晓芝


二、推荐语


 1963年为解决香港缺水问题,广东省引东江水供应香港。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设,他们在工棚里睡觉,与暴风雨对抗,甚至有人付出了生命,在这背后包含的是他们忠于祖国忠于党、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同时他们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勇担重担、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翻开这一历史篇章,了解一滴水的故事,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南粤印记。 

三、东深供水精神


01.背景

 为解决香港的水荒问题,广东省提出从东莞桥头镇引距离香港最近、水量最充沛的自然河流——东江水,利用石马河道至深圳水库,再通过钢管送水到香港。在技术不成熟、财政紧张的条件下,东深供水工程于1965年2月25日完工。 

 

02.精神内涵  

 1.团结、奉献、安全、创优:东深供水工程选调全国优秀的技术人员,各部门密切配合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2.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缺乏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建设者们不但没有放弃,更是写下“要高山低头,要河水倒流”的豪言壮语。

 3.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同胞的关怀,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供港“生命线”。

 东深供水工程不仅是香港供水的重要工程,也是粤港两地紧密关系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精神的生动体现。

 

03.精神的足迹

“是党员的,往前冲!就是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按期完成任务!”广大工程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在昔日宁静的石马河一字排开、日夜奋战,肩挑背扛、开挖河渠。工地上,“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10个大字分外醒目。

 

工程建设者们回忆:

“工地只有临时帐篷,被褥、蚊帐、绘图工具等都得自己带。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很紧,为赶工期,常常通宵达旦,每天最少也要持续工作13个小时以上。但大家干劲十足,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罗家强冒着狂风暴雨坚守在沙岭工段7米多高的闸墩,不慎被狂风吹倒跌落,头部撞在坚硬的混凝土闸底,因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

 现年81岁的老党员何霭伦说到,在台风天为了保护工地上的设备,她与同学们用身体形成人墙,台风过后,瘫坐在泥地上的她这才发现,自己的脸、手、胳膊和腿多处擦伤,鲜血直流。

 

04.东深供水工程的贡献

 东深供水工程是一条供水生命线,时至今日,东深供水工程历经了多次扩建改造,对港供水的量与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这是一代代接力者的功劳,离不开一代代党员的共同努力,19岁入党的徐业琴硕士毕业就直奔东深供水工程,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回国助力工程改造。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建设者们牢记使命、开拓奋进,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精心守护着这条供水线,守护着内地与香港的情感通道。

 

四、讨论与感悟

 东深供水工程体现着党和国家对香港的深情关怀,凝结着香港与祖国甘苦与共、命运相依的血脉亲情。作为党员干部要厚植家国情怀、笃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全力服务“一国两制”大局,为支持港澳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广东努力、广东贡献。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建设者们不畏艰苦的精神,始终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苦干实干,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通讯员:林诗婷 审核:崔晓莹